真正拉开孩子成绩差距的,其实是父母! -
- 站点名称: 真正拉开孩子成绩差距的,其实是父母!
- 网址链接: http://
- 网站打分:
- 网站语言: 简体中文
- 所属分类: 文章
- 收录时间: 2019年05月16日
- 联系方式: 暂无
- 累计点击: 2943人次
- 编辑人员: zhuochanglei
- 百度权重:
- 搜狗权重:
- 加入收藏: 立即收藏
网站介绍
有媒体曾采访全国68个高考状元,发现状元多集中于名校,并且成长于有文化修养的家庭。比如《诗词大会》节目中的才女武亦姝,理科总分位列上海考生前60,据说家中开有国学书院。
起初,武亦姝的成绩并不出色。但是,她的成绩却在后来提升至年级前十名。谈到孩子的“逆袭”,武妈妈着重提到了“家庭氛围”四个字。为了让孩子专心读书,父母二人身体力行做好示范,棋牌室不去了,全家人都在书房沉迷啃书;手机不玩了,全家人一起玩「诗词接龙」,谁输了谁就做家务......
在父母的表率下,武亦姝从顽劣孩童成长为亭亭玉立、才情斐然的少女。 孩子的成长与家庭氛围的滋养是分不开的,每一位天才儿童的背后都是父母们劳心劳力的栽培。
当你在抱怨孩子只知道玩游戏的时候,却没有看到那些“别人家的父母”,与孩子挑灯夜读的场景。当我们羡慕别人家的孩子时,是不是更应该反思,我们为什么没有成为别人家的父母?
根据2017年高考状元调查发现:87%的父母都尊重孩子的想法,即使存在分歧,也会经过协商达成一致。爱孩子是一种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种教养。而懂得尊重孩子选择的父母,往往会教出成绩优异、性格完整的孩子。
我们的坚持是为了,就算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 成长教育,没有终点,只有起点。孩子需要终身学习,父母亦是。
网站标签
-
一部经典的纪录片,能拓展视野、增长学识、涤荡心灵。一部好的纪录片,能为孩子打开一扇门,走进更广阔的人生风景。主题性纪录片需要旁征博引,更需要长时间专注研究。暑假在家,正是看纪录片的好时候,小编为您收集了多部优秀的纪录片,快带着孩子看起来吧!
跨越明清两代、建成将近六百年的故宫,收藏着包括《五牛图》《清明上河图》在内的180多万件珍贵文物。历经百年沧桑,这些人类共同的瑰宝或多或少蒙上尘埃,破损不堪。从故宫博物院建院那一天起,一代又一代文物修复师走入紫禁城的红墙,通过他们化腐朽为神奇的妙手,将生命的活力重新注入一件件文物之中。木器、陶瓷、青铜、漆器、钟表、织绣、书画,不同的文物有着不同的特性,也有各自修复的难点。而这些修复师们甘于寂寞,甘于平淡,在与文物的对话中小心翼翼感受着来自古代的微弱的脉搏。文物有灵魂,有生命,它们和人类的内心大美紧紧相连。
当尘封的文物重新焕发夺目光彩之时,不应忘记那些平凡而伟大的匠人所为之付出的艰辛!
从灯火通明的大都市,到人烟稀少的深山老林;从广阔无垠的大草原,到人迹罕至的沙漠戈壁;从长年积雪的高海拨山区到一望无际的平原;从浩瀚大地到碧海蓝天……中国,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囊括了多种特质的地貌,哺育着各族儿女,也孕育着各类珍奇野兽,奇花异草。这次,通过镜头,我们去探访散落在这片土地上的美丽奇景。沿着长江流域,去看喀斯特地貌造就的奇石怪林;去云南的热带雨林,寻找亚洲野象、滇金丝猴;来到青藏高原,奔赴内蒙草地,攀爬山脉,眺望西部边陲。这里,是你我熟悉又陌生的美丽中国。
本片是CCTV和BBC第一次联合摄制的作品,历时4年拍摄,使用了航拍、红外、高速、延时和水下等先进摄影技术。一共六集,分别为《富饶华南》、《彩云之南》、《青藏高原》、《长城以外》、《龙之疆域》和《喧闹海岸》。
大型人文纪录片《汉字五千年》通过生动展示汉字产生、演变、发展的过程及在五千年中华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彰显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讴歌中华文化优秀传统。
《汉字五千年》呈现了波澜壮阔的语言文化发展史,用32个富有代表性的汉字勾勒出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清晰脉络。全片包括“人类奇葩、高天长河、霞光万道、内在超越、翰墨情怀、天下至宝、浴火重生、芳华永驻”八集。
-
我大学毕业都已经快十年了,MBA也已读完,但是高中时的一个成功经验,却让我受用至今。这是关于我如何用高二一年时间,成绩从年级400多名到年级60名的学习策略和经验。
我的高中是在山东的一所市重点中学读的,虽然中考时是以初中全校前20名进的,但是在重点中学,高手如云,高一一整年,我的名次也仅仅维持在班里20名左右,年级400名左右(20个班),甚至刚进高中的时候,第一次离家住校不适应,单科考过十几分的成绩。
2002年高一下学期结束的时候,面临文理分科的选择。因此,高一下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对文理科的选择参考意义比较大。成绩出来之后,我的理科(理化,高一没有生物课)成绩和文科成绩(政史地)在班级、年级排名差不多,文理科成绩的影响不大。
高考是一个按全省排名的竞争,而不是按绝对分数。在文理科的选择上,我内心是略倾向于文科的,但是在综合对比了语数外的平时表现和成绩,个人优势以及考虑未来就业面等因素之后,我最终选择了理科。
事实证明这一选择是对的,经过高二一年,到高三时,我在理科班(16个理科班)的全校排名进了前60名左右。我个选择对我的影响非常大,以至于在以后的专业选择、考试、工作和创业中,我一直都采用这一策略:充分利用非对称性优势。
后续我会慢慢分享我在大学、工作、投资和创业过程中对这一策略的使用经验,以及我如何用1个月时间备考,以200分的成绩(满分300,超过国家线A线45分)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录取为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的。
高一时,我的语文和英语成绩始终在年级前列,其中语文成绩在理科班有着绝对的优势(最高考过145分,超出第二名21分,平时130~140分);数学偏弱(因为当时一个老师的负面影响,有逆反心理),基本上在及格线附近徘徊。政史地三门课,地理平时成绩95左右(满分100分),历史和政治没有优势,也没偏科;物理和化学在高一时没有优势,化学偏弱,但高一寒假恶补,从班里倒数进入班里前三名。
当时选择理科的依据是:如果在文科班,我的语文和英语不再是优势,政史地也不是优势,数学是劣势(可能也有一部分同学因为数学不好选了文科),没有某个学科的绝对优势;而如果在理科班,我可以始终保持语文和英语的绝对优势,以弥补数学的劣势,而数学也不是绝对的劣势,代数中函数是弱项,但几何和概率是优势。物理和化学不拖后腿,生物是我感兴趣的学科,事实证明,感兴趣就一定能学好。这样一对比,拥有语文和英语的绝对优势,我在理科班的总分优势就明显了。
高二开课后,生物成绩也基本上稳定在班级前三名,物理和化学成绩也稳定在前三名左右,语文作文经常复印贴到文科班后墙黑板报上。高二开几何课,我基本上能考130分以上,其中还有两次考了满分。针对于弱势的数学单科,我也同样采取了这样的策略:保持几何和概率的绝对优势,去弥补函数部分的弱势,每次考试,放弃最后一道代数压轴题(把能相关的写的公式都写上,拿个1~3分基础分),保证选择题、填空题以及前几道大题的正确率。
在高二升高三那次统考中,学校决定首次筹建一个理科实验班,全校前60名进实验班,而那次考试,我是61名。成绩出来后,我没觉得进不了实验班是遗憾,反而暗自窃喜,这真是一个好成绩!如果60名,进实验班垫底,压力会很大,而61名在16个普通班中是第一名,信心会更足,老师也会更重视。
所以,我的高三其实比高一、高二时压力要小。高三时我主动让班主任把我从第三排调到教室最后一排,按照自己的进度复习。因为语文和英语的成绩优势,语文和英语的晨读课基本上都是在看物理、生物、化学,继续提升理化生的基础,而语文和英语老师也基本上不干涉(绝对的优势意味着拥有更多的自主空间)。
高考时,最担心的数学,也考了114分,没拖后腿,而语文、英语的优势非常明显。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当时进了文科班,没有绝对的优势,全科的平庸,可能最终高考成绩会很不理想,在文科班300人的排名中,也未必能排进前60名。
所以在很多选择上,知己知彼,找到自己的优势并强化和放大这一优势,会比盲目地选择更有利,也更有效。要知道一点:好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效率、能力、经验上的不足。(作者:禚昌磊,成长智库创始人)
-
看到周围的人做成了一件又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你也想写一本书、学一门新语言、计划一场旅行、培养一个兴趣,哪怕是去看一场电影、听一个讲座,甚至是连锻炼身体,你都会发现你没有时间,做任何事情好像都力不从心。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让你热血沸腾的计划和想法,慢慢地被搁置或是遗忘了。
回想起来自己的计划和想法,也只是感慨一下:我的时间都去哪了?其实,真正让我们对每天感到力不从心的,是浪费时间同时又耗费精力的事。你有没有问过自己,你做的最浪费时间的是什么事?你每天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看看下面浪费时间荒废生命的八个大坑,你跳了几个?
喜欢追热点、凑热闹
你看到某明星的八卦新闻,点击进去,又被另一个标题党发的文章吸引到另一个网站,忘了你上网是为了提交考试的报名信息;逛商场本来只是想买一件换季的衣服,结果被鞋子商家的促销活动吸引,买了两双放进鞋柜再也没穿过。一边焦虑,一边放松;越放松,越焦虑;最后形成恶性循环。
别人做的事情你也要做
同事小张报了个插花班,朋友圈晒了几盆插花,你心动了;同学小刘花了一个月骑行川藏线,你也想去;隔壁邻居给女儿买了架钢琴,你也想学……有趣的事情千千万,但每个人的生命和时间都是有限的,人的一生,能有一两个骨灰级的爱好就可以了。
沉迷于手机和网络游戏
你下载一款游戏,手之后急着把它打通关,整个晚上窝在沙发上,忘了你本来要准备明天的会议文件;你打开微博,对着一群每天把时间浪费在微博上的好基友的段子,不停地转发评论:哈哈哈哈、最右→_→、卧槽、尼玛……
如果你能意识到刷微博、打游戏、浏览八卦新闻、看肥皂剧、在社交网络上点击朋友圈等等是在浪费时间,那么你已经知道一少部分时间被浪费在哪里了,只要你有足够的自制力不让自己沉迷,那些事情最多只是浪费时间,而是不耗费太多的精力。
被意外的事情打乱计划
你本来计划周末两天来个说走就走的短途旅行,却接到很久不见的同学的电话,TA要来你所在的城市出差,周末希望你能陪TA逛逛;你本来计划下班回家好好休息,写一篇稿子,更新一下博客,却在下班前被同事邀请去K歌,而你又不好意思拒绝……
我们总是希望能掌控自己的时间、计划和生活,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如果你一周有三天以上的晚上,一个月有三个以上周末是被别人给安排的或是计划被别人给打乱的,而打乱你计划的人又并不是对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人,有些时候,我们要学会适当的拒绝,把时间留给自己和家人。
沉湎于过去无法自拔
过去一次说错话,让你想起来就脸红;一次醉酒失态,让你在同事面前没法抬起头来;一次失恋,让你借酒浇愁,以泪洗面;男友出轨(女友劈腿)让你再也不相信爱情,不愿重新开始;老师或是领导曾经羞辱你,让你再也不愿跟他们再沟通……
过去的种种经历,让我想起来会有悲伤,会有感慨。但每个人都有悲伤或是无法启齿的往事。不管是曾经遇到不好的人,经历过想起来就脸红是糗事,还是做过错误的选择,错失了很好的机会,至少,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还有新的选择,还会有精彩的人生。
没有必要的担心和忧虑
让我们感觉到担心和忧虑的事情很多,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担心和忧虑挥越来越多。我们会担心准备不足的事情会被搞砸,比如考试、演讲、面试……无论你是没有努力复习,没有准备,没有资料,没有经验,还是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那么既然准备不足,忧心忡忡地担忧结果有什么用呢?在有限的时间里,全力去准备,或许可以挽回局面。
我们也会害怕失去,因为一些事情让我们没有安全感,比如:连续打了几个电话给家人却没人接,担心他们是不是有什么意外;男(女)朋友因为开会没有及时回短信,就开始怀疑TA是不是真的在乎你……
我曾经有一年,各种压力好像约好了一起来,在各种担心和压力下,我给自己准备了一个玻璃瓶,每当我有担心或是忧虑的事情,我就写下来,团成纸团扔进瓶子里,比如担心驾照考试没通过,担心失业找不到工作,担心合伙的投资被朋友出卖……一年之后,除了我失业了,其他担心的事情都没发生,失业是因为我主动辞职,而新的工作,比我之前的工资涨了一倍。
过于在乎别人的看法
有时候,你总觉得自己多努力一点,就能够获得完满,让周围的人都喜欢自己;有时候,你畏畏缩缩不敢说话或是行动,是害怕自己说错做错,别人对你有看法或是怨气;然而,这个世界很多事实是你无法改变的。如果总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太在乎别人的看法,往往是对自己的不自信。
我们改变不了很多事情,而且,最难改变的,是别人的看法。有的人毫无缘由地就喜欢你,有的人天生就不喜欢你。不管你多么努力,你做得多好,多么投入地去讨好,不喜欢你的人就是不喜欢你。
你自认为是优势的东西,一定有人充满崇拜地看着你:哇,你好厉害!也一定有人对你嗤之以鼻:切,什么玩意!有时候根本不是你的问题,就是气场不合。所以,不要浪费时间去讨好不相关的人,对于萍水相逢的人,你越是刻意地去讨好,最后越可能迷失自己,找不到方向。
太关注别人的生活
你打开社交网络朋友圈,看看谁又结婚生娃旅游出国,各种信息图片让你流连忘返,开始吐槽评论或点赞;你在公司的茶水间,听着前台小妹妹八卦,谁和谁昨晚一起下班了,谁谁因为什么辞职了,哪个部门经理工资又张了……
我们总喜欢看戏,看别人的生活,然后得出一些自己的结论:张三是个傻X,李四有点自恋,王五其实是个屌丝只是装出有钱的样子,赵六的老婆和隔壁老王经常一起出去,赵六肯定绿了……
你或许自视知识渊博,理论扎实,经历丰富,然后自我膨胀,陷入自己的精神世界无法自拔,茫然四顾总觉得唯我独尊,看不起别人庸俗的生活方式。你看到的或听到的也许都是正确的,你看得好透彻,你说的好精彩,分析得头头是道,然后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也都在自己的世界里打理着自己的人生。这个世界上,尊贵的人很少,浅薄的人很多。无论是对谁,试着理解和尊重,而不是仅仅看戏,嗤之以鼻。你在别人的时间是找优越感或是盲目攀比对比的时候,说不定别人也在心里骂你傻子,然后继续过自己的日子。
不要总问时间都去哪了,你是唯一可以对自己人生负责的人。你的一生是充实丰满的还是稀里糊涂的,是幸福的还是落魄的,是充满积极正能量的还是失落虚无的,其实都是由你自己掌控的。
你有理想,有想法,有计划,那么就好好去规划自己的人生,利用好自己的时间,不浪费一分一秒,不沉湎于悲伤的过去,不狂热地期待未来,不为无法掌控的事情担忧,不被无关紧要的人左右。(作者:禚昌磊,成长智库创始人)
-
高考是一个举国关注的大事,尤其是对临近高考的考生和家长来说,面对高考,更像是如临大敌。作为高等教育资源大省的江苏省,每年有30多万高考考生和60多万考生家长,以及数万高中各科教师,江苏高考改革和高考政策一直备受关注。
近日,关于江苏省将实行新高考政策的消息在考生和家长圈传播。江苏高考新政策的消息源于江苏省常熟中学高一年级选科动员大会的视频,视频中老师介绍:新高考将采用“3+1+2”模式,高考总分将由480分调整为750分。
2018年,教育部发布通知表示:江苏高考迎来重大改革,取消江苏卷改考全国卷,新政从2018级高考生启动,也就是2021年参加高考的江苏学子满分会从480分升为750分。
2018年6月15日,江苏省省教育厅发布江苏省高考改革新动向,初步方案是:
一、合理设置选考科目;
二、改变成绩构成,总分值750分,其中语、数、外各150分;
三、使用全国统一卷,2019年起,外语使用全国统一卷,2020年起语文和数学使用全国统一卷。
四、2019年江苏本一、本二合并为本一招录,2019年起取消见A加分。
五、高考科目设置上,统一语数外,强化物理化学、历史政治,争取固定组合。总分750分,外语总分能降一点也可以,语数150分,外语120分,政治历史各120分,自选90分,和全国一致。
————————分割线———————
根据最新的信息显示,江苏高考的新模式“3+1+2”中的“3”指的是语、数、外,每科满分150分,总分450;“1”指的是考生在历史和物理科目中任选一门,每科总分100;“2”指的是在化学、政治、地理和生物四门科目中选择两门进行考试,采用等级赋分,满分100,计入总分。
新的高考政策落地前,江苏考生心里有几大痛:
1、江苏高考的数学卷没有选择题,只有填空和答题,连蒙的机会都不给你,真正的学渣,是有很大的机会拿零分的。
2、之前理科生必考物理,文科生必考历史,给很多物理偏科的理科生以及历史偏科的文科生带来很大痛苦。
3、自主命题,难度难以与全国卷平衡,考生复习只能参考往年江苏卷本省的真题,出题规律性难以把握。
4、每年因总分够名校投档线,却因为某一门课未达A而无缘名校的考生大有人在。
在新高考政策下,考生的自主选择性会更强,考生可以在这两门科目中自主选择一门更擅长的一门科目,总分提高的机会更大。
江苏省新高考政策将首先影响参加2019年高考的考生,即外语将使用全国统一卷;其次影响参加2020年高考的考生,即在外语使用全国卷的基础上,语文和数学也开始使用全国统一卷;2021年,江苏省高考新政策全面实施,2018年及以后入学的高中中将完全采用新政策下的高考模式。
高考季将持续关注最新的江苏高考政策,及时为您发布和传递一线信息。
-
大约在一代人的时间里,美国和英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分别下降了32%和20%。而中国在半代人的时间里,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下降了45%。 国内中小学体育教育专家认为要想解决中国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持续下降的问题,体育课程必须关注“运动负荷、体能练习、运动技能”三大关键要素。
其实,从养成课外体育锻炼习惯而言,家长对孩子的影响超过学校,尤其是父亲对孩子的运动习惯影响最大。根据一周的跟踪测试,通常学生周一身体活动水平最低,周二至周五逐渐上升。这说明,学校体育起到一定效果,但学生周六、日回家后,因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足够的体育活动,周一回到学校又从“零”开始。必须转变家长的行为习惯,才能达到帮助青少年改变行为习惯的目的。
上海体育学院教授,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新闻系主任肖焕禹则指出:青少年体质下降不能都怨体育老师。体育课并不等同于体育。体育课是按照教学计划,让学生学习、掌握体育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但通过体育课就能提高学生体质?显然不够。还需要由体育课延伸开,让青少年在掌握了运动技能后,根据兴趣爱好选择体育项目,自我组织、管理和发展,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这是全校老师、家长和整个社区、社会的问题,而不仅仅是体育课的问题。
一堂体育课与学生的健康有关吗?能改变学生体质水平吗?华东理工大学教授、 体育产业经济学博士生导师王跃给出的答案是:未必。青少年体质健康是社会综合因素的表现,是生活方式的表现形式。如果一名学生饮食不好,健康的生活方式没养成,玩电脑一宿没睡,早饭也没吃,这时体育老师让他参加锻炼,岂不反而会出问题?而且现在的孩子都是“一家之主”。照理,体育教育应该严格一点,要说跑步会猝死,那走路也有可能。但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下,体育老师很被动,得不到舆论支持和相应保障,自然就选择回避。青少年体质下滑是全社会的事情。单靠体育老师,改变不了功利的现实。
王跃还表示: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需要全社会的力量来统筹设计,关心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发展。教育方面,应对知识结构实行目标化管理。在什么年龄掌握什么样的知识,才符合教育规律。
当然,由于教育资源有限,我们目前还只能采取考试的办法。那么,可以为文化考试设计一个标准,体育也设定递进式的量化标准。用一种制度来保障,全社会监督,让青少年不再功利地忙于应付考试,而是遵循成长的基本规律,全面健康地成长。
-
有媒体曾采访全国68个高考状元,发现状元多集中于名校,并且成长于有文化修养的家庭。比如《诗词大会》节目中的才女武亦姝,理科总分位列上海考生前60,据说家中开有国学书院。
起初,武亦姝的成绩并不出色。但是,她的成绩却在后来提升至年级前十名。谈到孩子的“逆袭”,武妈妈着重提到了“家庭氛围”四个字。为了让孩子专心读书,父母二人身体力行做好示范,棋牌室不去了,全家人都在书房沉迷啃书;手机不玩了,全家人一起玩「诗词接龙」,谁输了谁就做家务......
在父母的表率下,武亦姝从顽劣孩童成长为亭亭玉立、才情斐然的少女。 孩子的成长与家庭氛围的滋养是分不开的,每一位天才儿童的背后都是父母们劳心劳力的栽培。
当你在抱怨孩子只知道玩游戏的时候,却没有看到那些“别人家的父母”,与孩子挑灯夜读的场景。当我们羡慕别人家的孩子时,是不是更应该反思,我们为什么没有成为别人家的父母?
根据2017年高考状元调查发现:87%的父母都尊重孩子的想法,即使存在分歧,也会经过协商达成一致。爱孩子是一种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种教养。而懂得尊重孩子选择的父母,往往会教出成绩优异、性格完整的孩子。
我们的坚持是为了,就算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 成长教育,没有终点,只有起点。孩子需要终身学习,父母亦是。
-
教育部日前发布《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将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即计划从2019年到2021年,建设10000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10000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
一流本科专业点建设面向各类高校,在不同类型的普通本科高校建设一流本科专业,鼓励分类发展、特色发展。同时面向全部专业,覆盖全部92个本科专业类,分年度开展一流本科专业点建设。
“双万计划” 将建设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示范性本科专业,引领带动高校优化专业结构、促进专业建设质量提升,推动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双万计划” 中,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地方高校名额分列,向地方高校倾斜;鼓励支持高校在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建设一流本科专业。
“双万计划” 将分两步实施:1、高校报送的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教育部组织开展专业认证,通过后才正式成为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公布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全国共有35所高校在工学大类获得首批“人工智能”(AI)本科专业的建设资格,获批高校名单如下:
获批建设高校中,既有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这样的全国性老牌名校,也有江苏科技大学、安徽工程大学、中原工学院这样专业特色鲜明的地方性高校,还有长春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这样的师范类高校。
与此同时,有101所高校获批“机器人工程”(Robotic Engineering)专业,96所高校获批“智能科学与技术”(IST)专业,203所高校获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BDST)专业,25所高校获批“大数据管理与应用”(Big Data Management)专业,25所学校获批“网络空间安全”(CSS)专业,14所学校获批“物联网工程”(IOTE)专业。